top of page
2024下週末無logo.jpg

平衡之身 和平之心   

2024  Jade Chang 流動陰陽瑜伽 200小時 師資培訓

【第九屆】結訓學員心得分享​ 

●●● 筱雯

5個月,200小時的旅程,我過的充實又精彩!

回首這段日子,有歡笑也有眼淚,記得第一堂課,Jade老師要我們寫下「瑜伽對我而言是什麼?」我想了很久,或許可以用這段話來表達吧!
「瑜伽是一種靜心,是為了讓自己遇見更好的自己!」
5個月過去了,我遇見那個更好的自己了嗎?我想「是的!我正在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還記得第一天,老師就讓我們挑戰試教15分鐘,當時的我腦袋一片空白,我是個幼教老師,但我不會教瑜伽啊!就這樣,從15分鍾、20分鐘、30分鐘⋯到60分鐘、75 分鐘,一步一腳印的學習,一點一滴的累積經驗,到現在,我可以有自信的站在人群前,完成一堂60分鐘/75分鐘的課程!

這段時間,每天都過的非常忙碌又充實,盡可能的把握時間練習和完成功課,雖然有些壓力,但每週最期待的事,就是假日的2天上課,這也成了我的生活重心!

謝謝老師無私的分享他自身經驗,為我們安排這麼豐富、扎實的課程內容。
從解剖學帶領我們探索人體小宇宙,讓我了解到每個人因為身長比例不同,在練習的過程中,應該要時時聆聽身體的聲音,尊重身體,不執著在能不能解鎖體式。
從瑜伽古典書籍中,帶領我們了解八肢瑜珈的涵義,找尋內心的真我,瑜伽不單是指體式上的練習,而是將八肢瑜珈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培養一個專注且平靜的心靈。
課程序列的編排也是一大學問,好在老師給我們很多資源參考,每次上課詳細解說體式,並且為我們記錄下每次試教的回饋,讓我知道哪些是需要再調整,我才能學會安排一堂強度適宜的課程。

不論是在體式上的學習、教學上的引導或心理層面,我想,我都有著大大的進步!

瑜伽即是生活,也是一輩子要學習的事,未來我會繼續學習,用八肢瑜伽去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 招雅

在報名RYT 200小時師資培訓前,我與Ryan進行了面談。當他問及我對瑜伽的理解時,我回憶起最初接觸瑜伽時,僅視其為一種伸展運動。然而,經過六年多的規律練習,我逐漸在身、心與呼吸之間找到了肌力與柔軟度的平衡。我深知瑜伽的內涵遠不止於此,因此決定深入探索,期望未來成為一位有溫度的瑜伽引導者,於是踏上了這段培訓旅程。

培訓的第一天,我走進那既乾淨又寧靜的教室,發現每個人的墊子上都準備了一個書袋。打開後,裡面有老師精心挑選的《瑜伽經》、《博伽梵歌》、人體解剖全書,以及由Jade老師親自編撰的五本教材。這些用心的準備,讓我感受到老師對我們的重視與期許。

人生第一次教瑜伽,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天課程中,每個人就都要進行15分鐘的試教。過去習慣聽從口令上課的我,突然要轉換角色成為引導者,感到無比緊張。雖然過程中有些語無倫次,但內心充滿了開始學習教學的感動,帶著喜悅與興奮的心情回家。

為期五個月的週末班課程,由Jade老師親自帶領。每次上課的晨練、陰/陽瑜伽體式,老師都詳細解說,並透過人體解剖學,讓我們理解內在空間與個體差異,逐步建立教學課程編排的邏輯。透過導讀《瑜伽經》、《博伽梵歌》,我們學習如何將瑜伽融入真實生活中。課程安排循序漸進且紮實,回家作業包括複習、準備下次試教的課程編排與練習,以及自我規律練習。老師還鼓勵我們將瑜伽哲學中的智慧應用於生活中,觀察並分享心得。

在培訓期間,我獲得了許多答案。原來,Yoga就是聯結、結合、合一(身與心);約束心靈的變化即是瑜伽;冥想就是心置(至)一處,對象可以是當下的任何事物。透過瑜伽八支的外修五支,持續規律的練習(Abhyasa),且不執著於練習的結果(Vairagya),更容易達到心置(至)一處。練習瑜伽並不意味著不再有七情六慾,而是能避免長時間停留在情緒中,適度即可。將四無量心(慈、悲、喜、捨)融入生活,解鎖心靈打結的時刻,使內心保持平靜,找回自我的內在和平。

瑜伽讓我更懂得覺察自己的身體與情緒,並運用身心狀態的觀察有相應的平衡練習。原本以為自己做不到的事,透過一次次的練習,感受到自己的蛻變,對自己也更加自信。如今,瑜伽對我而言是一種生活態度,將在未來的人生旅程中持續陪伴我,如同老師常說的練習瑜伽是一輩子的事!

由衷感謝Jade老師總是面帶微笑,無私地分享與教學。我深深敬佩她,感覺她本身就是一座寶庫,值得我們不斷挖掘。也感謝培訓期間所有可愛的夥伴們,在每個人身上我都看到了值得學習的地方。很高興來到這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祈願在瑜伽的道路上,大家一起繼續努力加油!Namaste!

如果您還在尋覓RYT200師資,真心推薦 Jade老師的課程。

●●● 馥慈

我是一個內心很容易糾結的人,不知道外表看不看得出來,但心中各方向的張力有時候不是多角形而已,可能是一個3D圖了。

在和人的相處上尤其想很多,平日的生活中就常有各種劇場在心裡上演。
然而,兩百小時的過程,「覺察」並「選擇臨在當下」的功夫明顯進步了,而這個進步,也是回過頭來才發現的。仔細回想才意識到,是一次次在思路的交叉口慢了下來,選了不同以往慣性反應的模式、透過經歷不一樣的結果變化來放下舊的思維、連結新的可能。

而讓我「慢下來」去看見,(去意識到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正式瑜珈帶來的改變。———這是Ryan跟我說的。
覺知到在各種內心拉扯的同時,並沒有好好活在當下,(說實在的可能也真的是被自己煩夠了,這樣掙扎下去也不會得到答案,)突然就蹦出:「不如我就先好好活在此時此刻」。於是神奇的經歷就產生了。因為好好的把眼前當下顧好,後續常常就迎刃而解。

就好比,課堂上很常要分享自己讀瑜珈經、薄伽梵歌並且運用在生活後的心得。我看經書可能就跟經書看我一樣無奈,幾乎沒什麼體悟是要怎麼運用日常啦!每到分享的環節心裡就七上八下的組織到底可以講什麼,後來發現好好聆聽每個人的故事,靈感自然就來了,也不用特地順好,輪到我就自然想講的全都講出來了。

慢慢學會把糾結放下也許就是我從這兩百小時得到最大的收穫,因為放下糾結我不僅也把教學前的緊張放下了:「永遠都可以再準備地更好,但人無完人,我已在有限的時間裡盡力了,要相信自己所累積的」,好好的flow with the flow,這種時候,下課通常都會得到很多正面的回饋。

拆解緊張原來是由內心揣摩他人「可能」對我的批判組成的,就是自己嚇自己,漸漸理解雖然常說成「在意別人怎麼想」,但實際上根本不知道,也沒有辦法知道別人的真實想法。最可怕、最苛薄的話都是自己跟自己說的,造成無端壓力。
透過書寫來釐清這些真的太好了。
感謝@imcowcow@_yuanyoga_第一屆大學姊莉媛老師在選擇師資的路上給了我很棒的方向,也是我迷惘時候的一盞明燈。
感謝這個過程中助我一臂之力的人們。
感謝爸爸媽媽最多,無條件當我的學生、在各方面支持我完成這件事。
感謝injoyogatw教室集合了那麼棒的緣分,遇見這麼i卻又這麼溫暖的大家。
謝謝Jade老師,在教學、待人處事和生活都貫徹了瑜珈的本質,以自身做最好的示範,活出內在和平的模樣。

●●● 欣蕙

周末的早晨,用一聲OM展開團練及一整天的學習,是過去五個月來RYT200培訓的日常。

✦ 從體式到內在的和諧
以往對於瑜伽的認識,多停留在體式的練習,而在這次培訓讓我理解到體式只是八肢瑜珈中的一肢。透過Jade老師的講解與引導,閱讀瑜伽經典哲學,逐漸領悟到瑜伽是內在與外在的和諧,把心安住在每個當下,回到自在悅性的狀態。

✦ 聆聽身體的聲音
解剖學的學習讓我理解到個體的獨特性,因每個人身長比例不同,瑜伽的練習不在於追求外在形體的標準,而是學習觀察尊重自己的身體,也包含了在練習中放下執著的過程。

✦ 試教的挑戰與成長
每周的試教是最具挑戰性的時刻。與同學搭檔互教,交換當老師與當學生的回饋,從最初緊張到語無倫次,到逐漸掌握教學節奏跟口令引導,有能力根據主題來編排完整的課程,Jade老師也會從旁觀察,給予具體的評語和建議,作為日後加強努力的方向。

✦ 從感恩出發的教學初心
感謝Jade老師無私地分享她的瑜伽專業,耐心回答我們每一個問題。每每看著她講課時閃亮的眼神,溫柔堅定的語調,老師用她的身教與言教,讓我體悟到身為瑜伽引導師的初心。

老師總是叮嚀:「自我的照顧不是自私,把自己照顧好,才能把愛延伸。」

瑜伽不僅是體式的練習,更是一種慈悲與愛的實踐。

最後,感謝一直陪伴大家的Ryan,幫我們這一班做了許多美好的紀錄,還有所有InJoyoga的工作人員,為我們提供如此優質的學習環境。

祈願未來在教學中延續這份愛與能量,傳遞給更多的人。 Namaste🙏

●●● 庭伊

還記得報名師資培訓前的訪談,Ryan問了我一個問題:「對你來說,什麼是瑜伽?」

正值從醫院菜鳥實習生,轉換到住院醫師工作的”gap”,由於心中對於醫師這份工作的困惑和看著自己日復一日漸增的內心沈重感,決定允許自己一年的時間去探索醫學外面的世界。

說成熟也沒那麽成熟,要說稚嫩好像也已經不那麽稚嫩了的年紀,總覺得世界應該不如以往我所認知的那麽小一丁點。

衷心的謝謝Jade老師用心的整理這麽充實的課程,從晨練、體式精解、解剖學、瑜珈經分享⋯,帶領著我們20位同學用嶄新的視角來認識我們身而為人都有的這副血肉之軀,慈悲不傷害的將我們在瑜伽墊上所學,實際應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也祈願瑜伽練習,一次又一次的,將我們帶回自己的心,從與自己的連結開始,將這份感恩與覺察,分享到與他人、與世界的連結當中,Namaste,我內在的神性,向你內在的神性問好。

●●● 欣儀

​最初,我把瑜伽當成是預防中年發福的工具之一,一項不需要風吹日曬雨林、不需要借助器材、不需要有搭檔就能進行的運動項目。在開始踏上墊子之前,也曾以為瑜伽就是拉筋伸展為主的運動,開始練習後,才驚覺許多看似輕盈的體式伴隨著核心的鍛鍊。
⠀⠀⠀⠀⠀⠀⠀⠀⠀⠀⠀⠀
將近四年的練習,瑜伽帶給我規律運動的快樂,也從體態的變化中提升了自信。源自於不服輸的倔性,我會強迫身體挑戰不同的體式。然而,有感於一次次無法突破的停滯,因此想更深入了解瑜伽,找到問題的根源,於是報名了200小時瑜伽師資課程。
⠀⠀⠀⠀⠀⠀⠀⠀⠀⠀⠀⠀
課堂中,讓我深有所感的一句話是:「體式的練習就是動態的冥想。」
⠀⠀⠀⠀⠀⠀⠀⠀⠀⠀⠀⠀
年輕時,總熱衷於向世界的探索,也曾纖細易感,一個起心動念,可能就會造成情緒上的波瀾,久久無法平息。但近幾年,比起追逐外在世界,我更安穩於當下的生活。不免疑惑這樣由外而內的轉變是因為年紀的沉澱或是瑜珈帶來的影響?
⠀⠀⠀⠀⠀⠀⠀⠀⠀⠀⠀⠀
爾後,我漸漸在課堂中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在反覆的體式練習過程中,將注意力集中到呼吸、身體的覺察,其實練習的就是專注這件事,也就是所謂的冥想一將心放置一處。瑜伽經說:「對太陽做三雅馬的專注練習,你將獲得整個太陽系的知識。」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大抵也是如此的寓意。我想正是因為這幾年持續地練習瑜珈、練習專注,當心安定下來了,便更容易看清事物的本質,放下多餘的情緒,從容地面對處理問題。
⠀⠀⠀⠀⠀⠀⠀⠀⠀⠀⠀⠀
此外,讓我咀嚼再三的還有兩個詞:Abhyasa(不斷練習)與Vairagya(無所執著)。
⠀⠀⠀⠀⠀⠀⠀⠀⠀⠀⠀⠀
透過人體解剖學,理解生理條件的不同,確實會影響到某些體式的練習,那些違反物理結構的外力必然伴隨著某種程度的破壞,我學習尊重自己的身體,接受它,愛惜它,在即將跨越邊界時,試著退回一小步,不執著於體式的完成和外觀。儘管這些道理課堂上老師時時提醒,但直到現在我才真正聽進去。
⠀⠀⠀⠀⠀⠀⠀⠀⠀⠀⠀⠀
持續不斷地練習,不為結果所執著,我想,將這樣的專注力長期而穩定地放在某件事物上,終能水到渠成,在任何領域都可能脫穎而出,成為佼佼者吧。
⠀⠀⠀⠀⠀⠀⠀⠀⠀⠀⠀⠀
我不知道瑜伽會帶我走向何方,但由衷感謝瑜伽帶我來到此時此刻的當下。喜歡現在的自己,坦然接納個性中的陰暗面,並在過去動盪的一年中,保有內心的穩定力量。很幸運在瑜伽的路上遇見Jade老師。近期社群有篇廣為流傳的文章「恆星一樣的大人」。對我而言,Jade老師就像一顆明亮而有能量的恆星,感覺困惑時,老師的存在就是前進的方向。

●●● 旭倫

「Yoga teacher 」紀錄一個新的階段,先感謝這麼長一段時間Jade老師的教導。也感謝各位平常上課不打招呼,但又連結緊密的各位訓練夥伴。
受益良多,能量滿滿,未來請再指教。

比起完成證書,更珍貴的獲得是在教學框架上更有系統的支持,找到能夠讓自己練習專注感受寧靜的方法,對過動體質的我很有幫助。

關於體式練習: 簡單分享,我感受到的是精準平衡適度的練習,對自己越了解,越知道該輔以怎樣的鍛鍊,或尋求哪類型的協助。自己才是最好的老師。

關於心靈,我感受的比較像是:
努力品嚐生活的每個時刻,放下各種對目標的過度執著,一切都是前進過程中的副產品,每次的體驗都是智慧的累積,包含了各種失誤失敗,藉由這個過程,了解自己是個怎樣的人,想過如何的生活,能持續熱情的做下去,就會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果斷的開始,緩慢的進步,然後持續。」

2025 新的身份,瑜伽引導師!

●●● 孟欣

終於在30歲前,完成了想了好多年的培訓課程,離開原本習慣的夜班作息、工作型態,給了自己幾個月的時間喘息,看看正常的太陽,過個像人一點的生活,原來生活可以有其他樣子。感謝當初自己的選擇,經歷了這段深刻充實的歷程。

作為一個經常被焦慮裹挾的人,剛開始試教對我而言確實困難,也經常感到自己不足,懷疑自己是否有足夠能力,看到其他同學的表現又會陷入無限比較。然而在培訓的過程中,學會如何以瑜伽的視野去面對教學這件事的焦慮,將注意力從未來的期待中抽離,後來自己好像也挺享受試教的感覺,安排序列的過程也會期待課程所呈現的樣子。

專注在當下,有意識的去覺察每個瞬間,在這裡學會除了體位法、呼吸法外,得到更多的是在面對瑜伽墊以外的其他各種人生課題,放下對很多結果的執著。我的29歲確實辛苦、確實難過,有很多人不愛你,也有很多人持續愛你,看著自己崩潰,然後又在慢慢把自己一點一點撿回來。

持續努力,但是不執著,在生活上、工作上,不再給予自己過多的評價,努力在不平衡中找到一點點點平衡,接納自己的不足,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愛自己。

bottom of page